利美法王澤天松贊仁波切的佛法開示
Section 3
許多人誤解佛教
從佛教徒的思想及角度去闡明宗教
LAMA KU ZHI GANG RI LA MŌ GŪ KYI NYI MA MA SHAR NA
光榮根本上師尊,一切諸佛總攝身,盡如雄偉 雪山巔,弟子虔獻如陽照
JIN LAP GYI CHU GYÜN MI BEP PAI SEM MŌ GŪ DI LA NEN TEN DZÖ
本初雪溶智慧雨,加持聖流降人間,永保純願在心頭,虔敬奉獻利 美教.
(註釋) 雄偉壯觀的雪山,穿透無盡的天空,象徵著根本上師。行者本身的虔信與奉獻心,就像照在雪山上的陽光.虔信與奉獻心的光芒,照在根本上師的身上,自然任運地生起了加持之流,那不斷增加的寶藏.這個,本身就是最主要的修行.視上師為諸佛的總攝身,就是關鍵的重點。
許多人對佛教都有誤解,甚至一些佛學教授,亦只是根據文字的一面來作闡明,把佛陀的教導,從文學的層面來分析,他們並不瞭解衪的方法,那才是衪教法的精髓。我的看法是,任何宗教,最重要的層面,就是它實行的部份,如何把宗教實踐在個人的體驗中。你越能瞭解怎樣去實踐它的方法,你的宗教就越能發揮其作用。你的修行將會變得非常自然,非常實際;你很容易就能達到瞭解自已的本性,及自己的心念,而你亦不會再為你在心中發現的任何東西而感到驚訝。當你能瞭解自己的本性時,你就會有能力去本能地把心念控制,無需要太勉強,了解之後自然就產生控制。
許多人會想像,控制或支配自己的心性,是一件充滿壓力,充滿限制及束縛的事情。而事實上,完全操控及掌握,可以是一種十分自然的境界。但你不會這樣說,對嗎?你可能會說,心性的本質原是無拘無束的,所以心性不受控制是正常的.但這不是事實,當你了解到你這無束縛心性的本質時,把它控制下來,就如現在那不受控制的情況一樣那麼自然。再說,唯一能控制我們自心的方法,就是去了解它的本質。我們永遠無法強迫我們的心性---強迫我們的內在世界去作任何改變,我們更無法透過自我懲罰身體,或鞭打自己來把心靈淨化,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不純潔,不道德,消極或任何其它你所命名的,都是心理上或心智方面的現象,你是無法以實質的方式來停止它們。淨化過程是需要技巧地,把方法與智慧結合起來。
要淨化我們的心念,我們不一定要去相信有一些特別的什麼東西在我們之上—例如上帝或佛,不需要在這方面費神。當我們真正的領悟到,這個人生的起落無常,及明白我們自己在心理方面的看法及態度,就會很自然地想到,要找尋及實行一個理想的方法去解決。
這些日子,很多人似乎不再對宗教存有任何幻想。人們似乎覺得宗教並不可行,然而宗教是可行的,它為我們所有的問題,提供絕妙的解決方法。問題是人們不了解宗教的獨特本質,因此也沒有決心去實行它的方法。
考慮到這個唯物主義的人生,是一個完全焦慮與矛盾衝突的境界,你是無法把所有事情都安排處理到如你所願的。我們不可能在清早醒來,完全決定到怎樣去開展當天的生活;更別說是數星期,數月,數年之後,或怎樣去過你的一生,你甚至不能事先決定一天之內的事。如果我此刻問你,你是否能清晨起來,把自己當天的事情,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來安排怎樣去發生,照自己想要的感受,來安排怎樣去感受當天的每一刻,你會如何回答?你知道是無法這樣做的,對不對?
不管你在物質條件上,如何能令自己舒服,不管你怎樣去佈置你的房子---你擁有這些,你擁有那些,在這裏擺設些什麼,在那裏擺設些什麼-你無法以同樣的方式,來安排及搬弄自己的心意,你亦無法確定你一整天的心情,你怎樣可以把自己的心情固定?怎麼可以說,我今天的心情一定會是如此這般,我可以絕對肯定的告訴你,只要你的心念一天未受控制,仍然是焦慮,仍有分別及排斥,那就永遠都沒有這個可能。當我這樣說,我並不是企圖要低貶你們,更不是要批評任何人,我也並不是要否定些什麼,我只是單純為了要誠實地告訴你們,這個是事實。我只是想跟你們談論,心性是如何運作。
這一切只不過說明,不管我們怎麼告訴自己:「呀!這個東西會令我開心,今天我一定會一整天都開心快樂。」但事實上,你是不可能這樣地預測你的生活,你的心情還是會自動地不斷改變,不斷改變,這清楚的證明了物質生活是毫無作用的。但是,我的意思並不是指你應該完全拋棄世間上的一切,成為苦修者。我也不是說,你應該放棄你所擁有的一切,將所有都交給我。我這樣說只是務求你們能作比較長線的計劃思量,去發展更多的菩提心。同時,如果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去跟他人分享,就應常常修行布施.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們清楚地了解,在精神或心靈方面的正確宗旨,就應跟著行動.這樣,我們會找到,比依賴感官世界得來的更大滿足,及更有意義的人生。單靠感官的世界,是無法滿足人們的心靈。
因此,我們所謂的宗教,它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讓我們能了解自己在精神,心靈,及感受方面的本質。不論我們給予這精神道途的名稱為何,最重要的就是要去明白自己的體驗,與感受。因此,以上師們在佛教方面的經驗,他們並不強調信仰的本身,而是個人的真實體驗與求證。將佛法付諸於行動,並衡量它在我們心靈方面的實際影響力,及是否有明顯的效果。觀照自心的最基本方法就是禪定。
這完全是要看個別的情況,不能概括地下結論,而是非常個人的了解,個人的經驗。如果我們的精神道途,不能給我們的問題提供解決的方法,或解答我們的疑問,或給予我們心靈上的滿足,那我們必須檢討自己的心。特別是當我們談到金剛乘,它裏面檢討心性的方法或修行,是非常個人,極度隱私及有強大的效力。
也許是我們自己的見解與理解方面出了些問題,不能因為我們曾經嘗試,但沒有奏效,就認為我們的宗教信仰是有問題。不同的人對宗教有不同的看法,見解,及領悟能力,亦有可能誤解及犯錯。
因此,要清楚確定,我們在理解宗教信仰的方式是正確的,及我們所用的方法是可行及有效益的。如果我們在正確的理解基際上,付出適當的努力,我們就會深深體驗到內裏的滿足。因此,我們可以證明到,真正的稱心滿意,不能依賴外在的因素,而是從心靈中發出。
我們現在是如此幸運,可以在身口意方面下苦功,去尋找內裏的真相--我們的自性。當我們查探出我們是怎樣去渡過了人生的大部份時間,就可以明白到,在一生中,我們可以有機會去尋找我們的自性,那怕只是一次,已是何等的幸運。太幸運了!”你真的很好運!”我不是在虛構,或嘗試令你感覺自豪或鬆懈,這是極度的真實。可是,要真正了解人類所有的問題,身體上或心靈上的問題都全來自執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需要極長的時間。
你看,太多自私自利的執著,阻止了菩提心的升起,亦是我們所說的,證悟的心靈。當有太多的執著與緊抓,將喪失正知見,正禪定及正行。執著越少,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正確及有效地修行佛法。如果對世間事的依戀越少,就能有適當的出離心來修行佛法,與得到全然的了悟。如果我們完全脫離了自私自利,就會有證悟的心靈。當遠離了緊抓與愛執,我們就自然地修行正知見,正禪定與正行。這樣,我們的佛法修行將會是純淨與圓滿。
譬如,當你在修行禪定的課程中有困難,你或會想到自己的家,溫暖的家,舒適的床,巧克力蛋糕與冰淇淋。你想起這些所有美好的事物,這時,你所有的自我與自愛,開始發動攻勢,“我真不懂這個課程,我還是回家好了,至少在家裏我能自在快樂些”。但是,我們全都知道,當你回到家後會發生什麼。
但仍然,“執著”跟隨著”自我”的看法-“我的床是這麼好,回家後我會很舒服,家人在那裏,我可以放鬆,及做任何我喜歡的事,我會很自由的。在這裏,我一點都不自由,還要盡量地嚴肅認真,努力去盤腿,無論如何,我那認真的心,無法運作,因此我還是回去吧”。跟著,我們的分別心及排斥心開始加入,跟我們說一大堆理由,就是企圖說服我們,直到我們說:“對!對!對!”然後離開。當回家後,坐在房間,看看四週,然後就自己在想。“多笨啊!這裏一些新意都沒有”,然後又開始後悔,開始生自已的氣,覺得應留下繼續課程,因為自己是喜歡禪定靜坐,佛法與精神修行,而現在我們比之前更不滿意。面對這樣的情形,忍耐可以幫助我們。如果我們說要做一些什麼,就應該去做,就算心情不佳,還是要堅持,效益是遲早會出現的。有時,由於沒有放任去做自己欲求的事,才有機會做到自己喜歡的事。
其實,世上沒有一個地方,可以保證我們能得到全然滿意的享樂。不要認為西藏會是一個很奇妙的地方,一個充滿樂趣的天堂。絕對不是!絕對不是!因為不稱心及貪戀執著是無可避免地跟著我們的身與心,因此輪迴的壇城,就是如影隨形地,跟隨著我們到所去之處。就算我們離開家鄉,躲到深山的洞穴中,貪戀偏執還是跟著來,我們沒法將它們留在家裏。因此,嘗試去面對我們的問題,比逃避及不去理解它們的根本原因,來得更有價值。過去,我們已經是這樣,並不是一些新歷程。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瞭解到其實逃避,是遠較修行耐心,慷慨,大方溫柔,與將他人福祉放在第一位,來得更困難。
自私與昏惑,也是同樣陳舊的旅程。我們繼續,又改變,又繼續,又再改變,不斷地重覆。我們對物質的渴求與享樂的欲望,是永遠無法滿足的,因為它只關注個人本身,很悲哀地,把他人都忽略了。就這一生,我們已經歷過無數貪執的旅程。當回首過去,它們不是都一樣的嗎?或曾經有任何的貪執,帶來過真正的滿足嗎?其實透過努力,任何事都有可能。
為了要達到領悟那不可摧毀,永恆的內心寧靜,我們必須要具備堅定不倒的心念來進行訓練。我們稱這個的心態,是決心與信心的境界。沒有決心與信心,沒有什麼會轉好,若不能正確地把心態馴服,證悟是不會發生的。首先,我們要令決心產生,我們要告訴自己:“一直以來,我都勞役於貪執與自我這兩大心識的部門下,努力去取悅它們。但事實上,它們是我最大的敵人,是所有麻煩的根源,是我內心寧靜寫意的破壞者。”我們必須要去了解這兩種心念,是如何佔據與控制我們的內在世界。
根據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只要我們還未曾了解真正的敵人是來自內裏,就永不會體認出貪戀執著的心識,就是身與心所經歷的一切問題的根源。實質而言,我們最應該害怕的,其實就是我們自己。我們所有的憂慮,鬱悶都來自貪執。縱然偶而可以有一個短暫時間的專注或了悟,但無法持續,直到我們真正能體認出這個問題的根源.但當真正看到我們的所有問題,在心理方面的根源,了解到貪戀執著的本質,與它的運作,怎樣引起了欲望,瞋恨,妒忌,驕傲與無明這五毒時,我們的心念就變得非常強大及有力量了。
也許你正處於一個祥和的環境中,而你思維:“呀!我是如此平靜,我的靜坐是如此的美好,我有如此好的領悟。”但是當你走在街上或在市場購物,人們碰撞你時,你就立即反常了。因為你不是在靜坐中,是在走動中,你的心念就完全失去了控制。
但是,如果你了解執著貪戀的心理,及它如何成為你種種反應的來源,你就不會那麼容易的一反常態了,而會真正地能夠控制自己的心識。不論你往那裏去,也不管是跟誰在一起,任何環境情況下,我們都會一直保持平靜,祥和與快樂,這就是我們所稱的瑜珈士。同時,能隨時全面的展示菩提心與慈悲,顯露出溫暖的心來利益他人。你看,我們就是要培養這些,來真正克服五毒。那麼,我保證你將會有正確的佛法領悟。
這並不是什麼心理的學說,而是生活上的真實經驗。事實上,不單是佛教,所有宗教都承認貪戀執著有極大的壞處;連一般人也都能說出它的缺點。但是,你要知道,就算我們經常說:“這個貪戀,那個偏執”,但我們並未真正體認出,這是世上最大的問題。
因此,我想說的是,如果你能察覺出你自已的偏執貪戀,就是你所經歷的每一個問題的根源,這就是最美妙的了。你與先生,太太,孩子,社會,上級或每個人之間的問題,不良聲譽,你的朋友不喜歡你,人們說你的壞話,你憎恨老師或你的上師;這些其實都是源於你自己的偏執和貪戀。所以,我們真的要好好檢討自己,批評自己,誠實地面對自己。當然,這樣做通常都並不容易,但在長遠計與大局上來看,是十分值得這樣做。你要知道,可笑的是,我們並不喜歡別人自私,那為什麼我們會喜歡自私的自己呢?
當問題出現時,作為人類的我們,總是習慣地先責怪別人。我不開心,最好就是把這個情況改變,或把他人改變。我們總想改變週圍的世界,卻忽略其實真正該改變的,是我們自己的貪執。我們應該了解,我們可以作的最好改變,就是在自已之內。是我們的自私與欲望,應該改變。若是如此,我們必能對這世界作出更積極的改變及貢獻。
試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有人說你很貪心時,傷害了你的感受,雖然你責怪他傷害了你的感受,事實上真正的傷害是來自你的執著。首先,他人,或就算是你的父母或配偶,不喜歡你的貪執性格,他們會說:“你真貪心”。這刺傷了你的“自我”,因為“自我”不接受它有任何錯誤,是“自我”受到傷害。然後,你拒絕接受他們指出你的缺點,因為你的執著總認為自己是對及完美的,這令你非常生氣及排斥他們的意見。所以,實質上,你的“自我”,你的“錯誤的心識”,你的“錯誤的觀點”及你的”不能接受批評”就是最大的問題。“自我”欲求自己永遠正確,我們的愛執編織出自己的一套哲學,永不聽取任何人的忠告,這把心靈封閉。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學習以最好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我希望大家能從這篇開示中,得到一些寶貴的知識。請記住,如果你找到一些有用的內容,請把它謹記於心,並請常加以利用,同樣的,如果有一些你不同意,或無法在此刻採用的部份,你可置之不理。從我個人的經驗來說,這類的開示總是令我十分滿意,及給我一些特別的護蔭。
因此,願你常常有機會學習更多神聖的佛法!
願你永遠快樂—如你應該的!
願三寶與三根本保護你,滿足你任何的心願!
By HHRGSR
利美澤天法王撰述